· 超越智商(IQ)测试 破译人类智力(ZL)密码 创立智力测量中国标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皮纹生物识别多元智力测量——翟氏智力测量。
·遗传学研究的深入进展,必将改变我们所有的传统观念。
·生理遗传——多元智力测量是人生工程设计的依据
·智力开发是金矿开采 智力测定是采前勘探
·认识自己 设计自己 完善自己
·决定让孩子学习什么之前,一定要了解孩子适合学习什么。测量生理遗传——多元智力,可以帮助父母正确认识,设计自己的孩子,实现更加完美的人生。
·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皆可成才。
·竞争的时代,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选择对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而要选择正确。就必须测定生理遗传即多元智力。
·宝剑劈柴不如斧,骏马耕田不如牛。你可知晓自己(自己的孩子)是宝剑或是斧?是骏马或是牛?
·让每个青少年儿童都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东方科奥助每个学子驶向成功的彼岸

·2016年5月,在对我研究所生理多元智力测量考察后,北大附属实验学校校长范兆良决定成立“北大附属实验学校脑科学应用与教育技术研究院”,并聘请翟桂鋆任院长。

·2016年4月15日,我研究所一行四人在翟桂鋆所长带领下参加了朱元交发起的皮纹检测业研讨会。会议上进行了学术讨论与经验交流,并决定成立“中国皮纹学学会下属的皮纹检测专业委员会”筹备委员会。

·2016年3月,翟桂鋆所长被教育部战略发展学会聘为专家组成员。

·2015年4月,翟桂鋆所长主编的《中国当代皮纹学研究》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2014年9月12日至13日,由科技部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主力、北京市东方科奥人类智力潜能研究所承办的“中国首届皮纹学高峰论坛暨中国第二届皮纹学与认知能力相关研究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召开。全国100多位皮纹学研究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进行了学术交流,并决定成立“中国皮纹学学会筹备委员会”。

 




联系电话:
 
010-84131431

 

     关注幼儿皮纹测试:开错了方子吃错了药

         《中国教育报》  2012年2月24日第4版   作者:王月丹

  皮纹学和皮纹测量是一门科学,但目前只适用于人类的身份识别、遗传背景的研究和相关疾病的初步诊断等范畴,如果被滥用于正常人的智能、潜能预测,那么,就是不科学的和不可取的了。 
  最近,太原市的一家公司声称,皮纹测试可以测出幼儿的先天智能和潜能,并确定最优培养方向,每次收费1200元。对此,有的医学专家认为,这种测试缺乏科学依据,属于“伪科学”。同时,有的家长认为幼儿园和商业公司联手搞推介,有敛财之嫌。最终该测试被停止,公司受到了工商部门的查处,收取的测试费用也退还给了家长。 
   这个事件虽然就此落下了帷幕,但是,据《北京晨报》等媒体报道,这种“皮纹测试”已经在武汉、长春、西安、宝鸡、南阳、太原、成都、重庆和南京等城市的幼儿园开展过。开展这项测试的有关公司人员还说:“我们也希望有科学界的专家来验证(皮纹测试),这项技术在内地确实尚未获得专利。”而据《东方卫报》的报道,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所所长童梅玲表示:“‘皮纹测试’是近几年来刚刚兴起的一个项目,但测试的准确性还需要进一步证实。” 
   皮纹学是一门严肃的基础医学科学 
   那么,“皮纹测试”这种技术到底是科学,还是“伪科学”呢?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就需要明确:什么是“皮纹”?如何进行测试?“皮纹”是皮肤纹理的简称,虽然我们身上的每个皮肤纹路都可以称为皮肤纹理,但从产生的结构来看,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皮肤表皮细胞本身构成的嵴线,是表皮的固有结构,以手掌和脚底的嵴线最为明显,其在胚胎发育早期形成,出生后基本不再发生改变,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另一类则是由于皮肤紧密而牢固地附着于其下的结构所形成的纹路,我们身体上各个部位的皮肤屈纹和皱纹都属于这个范畴。熟悉皮肤美容的人士都知道,身体的皱纹与其皮肤下结构(例如,皮肌)的功能密切相关,受到年龄、性别以及环境,甚至心理情绪的影响,可以呈现出不同的表现,有些皱纹还可以通过局部注射肉毒杆菌毒素来进行消除。因此,测量皮肤纹理一般是测定表皮固有的嵴线特征,而不是由于皮下结构造成的屈纹及皱纹。 
   有研究者认为,皮肤纹理结构是由特定的基因决定的,是受到早期胚胎发育环境影响的,对于皮肤纹理的研究,有助于研究个体的发育与遗传特点以及群体分布的特征,他们把这个领域相关的研究总结归纳,称之为皮肤纹理学,简称皮纹学或者肤纹学。那么,皮纹学到底是一门科学,还是一个“伪科学”呢? 
   要确定一门科学是不是“伪科学”,必须要看是否有专业的人员对此进行正规的学术研究,而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否发表过大量的相关论文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笔者分别查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美国国立图书馆医学搜索引擎,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上找到521篇相关文献(从1983年至今),而在美国国立图书馆医学搜索引擎上,则可以找到4916篇相关文献(从1943年至今)。另外,据专业文献记载,有关皮纹研究的一篇文章,早在1880年就在著名的学术期刊《自然》杂志上发表了。虽然笔者没有更多的时间将其中与皮纹学相关的文章全部找出来,但这些数字已经足以说明,皮纹学确实是一门有众多专业人士研究的科学。这些皮纹学的研究人员主要为人类学家、遗传学家和解剖学家,他们于1971年在巴黎成立了国际皮纹学会,并定期举行国际会议。我国则在1979年,在中国遗传学会的领导下,正式成立了全国皮纹学协作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皮纹学是一门正规和严肃的基础医学科学。
皮纹学主要用于身份鉴定和遗传学研究 
   那么,皮纹学到底是研究什么的科学呢?由于皮肤表皮的嵴线形式多样,组合复杂,其可能出现的类型的种类已经远远超过了目前全世界人口的总数。从实际情况来看,即使仅仅从手指的纹理来看,在世界上也很难找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同时,由于皮纹是在胚胎早期就已经形成并保持不变,是由个体的基因和早期胚胎发育环境所共同决定的,因此皮纹学最直接的用途就是用于人类身份的鉴定和遗传学的研究。 
   机体的皮纹图案出生后就比较固定,不会像机体的其他外表生物标志那样容易改变。皮纹学的测量对人类最大的贡献,就是用于个体的指纹(“手指皮肤纹理”的简称)识别。据文献记载,早在我国唐代(公元650年),就有一位名叫贾公彦的人在其作品中记载了指纹可以用于个人身份的确定。而从出土的据今6000多年的仰韶文化遗址的陶器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当时人们用指纹留下的花纹,从古代书简的封泥上也可以看到以指纹作为标志的印记。我国在唐代就开始使用指纹或掌纹作为凭信,用来签订契约,这种方法至今在某些地区或场合仍然被采用。1896年,胡安?沃塞西奇提出将指纹作为确定罪犯身份的唯一方法并被阿根廷警察部门认可,从此,指纹识别这种最常用的皮纹测量技术,成为了各国警察部门和法医部门鉴定人员身份的重要手段。 
   同时,由于皮纹图案与机体的遗传背景和早期胚胎发育环境密切相关,而人类的某些疾病也受遗传的因素和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因此,人们一直都在试图寻找皮纹的人种群体特征规律以及与特定疾病之间的相关联系。目前的研究表明,世界上的主要人种,高家索人、澳大利亚人、美洲印地安人和黑人等,其皮纹类型存在着人种间的差异,人们可以根据这些差异,大致确定每个人种间的亲缘关系。在同一人种中,生活在不同地域,甚至同一地域不同的群体中,也会存在着皮纹的差异,并可以通过这些差异大致了解各群体间的亲缘关系。而在皮纹与疾病研究的方面,我国的传统医学早就注意到指纹与病症的关系,至少在清代就已经将指纹用于疾病的诊断了。目前的研究已经发现,某些皮纹的改变可能与染色体疾病有关。人体皮纹发育的胚胎早期可能发生的一些异常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也可以通过皮纹的观察进行初步的筛选和诊断。皮纹属于多基因遗传所控制,其中一些基因可能也会与一些疾病的敏感基因连锁,因此,也可以用于这些疾病的初步筛选。 
不能随意扩大皮纹学的使用范围 
   说到这里,会不会有人感到困惑,既然皮纹学不是“伪科学”,那么,太原禁止对儿童进行“皮纹测试”是不是错了?笔者认为,太原有关部门禁止儿童“皮纹测试”的做法是完全正确的。因为再科学的原理,也有其合理的使用范围,是不可以不顾环境和条件而被无限滥用的。我国的研究表明,在遗传性智力障碍的患者群体中,皮纹类型与智商的高低确实呈现一定的相关性。但是,该研究也明确指出,在智力健全的人群和非遗传性智力障碍的患者人群中,皮纹的类型与智商的高低并没有明确的关系趋势。因此,皮纹学及皮纹测量仅仅是用于评价相关疾病发生的一种医学工具,在正常人群中,其并不能用于衡量人智商的高低。因此,在智力正常的儿童中,以皮纹测试来确定孩子的智商,其实就是一种过度的滥用,已经脱离了科学的范畴。这就如同三聚氰胺是一种安全的建筑材料,但是如果被滥用在了牛奶制造中,就会成为毒药,而不再安全的道理是一样的。 
   其实,皮纹学和皮纹测量被滥用的历史几乎和人们关注皮纹的历史一样长。皮纹学研究学者早就指出,从古至今,都有一些江湖术士利用人们掌指皮纹的不同,捏造出中外五花八门的观掌相命术,诡称从掌指皮纹上可以判断一个人的智愚、巧拙、贫富、祸福等,从而愚弄公众百姓,致使今天仍然有人相信,掌指皮纹能反映人的性格气质,甚至能预卜前程,这种唯心的皮纹观也大大妨碍了皮纹学的科学健康发展。从历史上看,真正的皮纹学研究人员则一直在努力研究,力求揭示皮纹产生的本质规律及其真正的科学价值,使之能够在研究中坚持唯物主义的客观方向,而不会沦为各种唯心主义相术的工具。 
   由此可见,皮纹学和皮纹测量是一门科学,但其目前只适用于人类的身份识别、遗传背景的研究和相关疾病的初步诊断等范畴,如果被滥用于正常人的智能、潜能预测,那么,就是不科学的和不可取的了。其实,不仅仅皮纹学是这样,很多其他的科学,比如中医学,本身是一门科学,可以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但是,有人却利用人们对中医的信任,随意扩大中医的使用范围或者使用不适当的中医方法,制造出了“包治百病”的中药“圣方”,用于骗财害人,导致了中医的信任危机,妨碍了中医科学的健康发展,其本质也是真正的科学被个别人滥用而导致的后果。(作者:王月丹 单位:北京大学医学部)

   

北京市东方科奥人类智力潜能研究所